在一天的开头与尾声,你的日常习惯可能关乎你的健康。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特邀权威专家,为冬季的“早晚养生”精心制定了一张适合中老年人及慢病患者的生活表。
受访专家
北京老年医院一级主任医师 刘德泉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武文强
1、调整作息,早睡晚起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随着冬季昼短夜长的自然现象,人们应遵循“冬藏”原则,适当延长睡眠时间,调整为“早睡晚起”的作息模式,相较于其他季节早睡晚起一两个小时为佳。
尤其对于阳气不足的老年人,建议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以避免寒邪入侵,引发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甚至可能诱发心绞痛。
2、调整饮食,晚饭宜早
由于冬季人们普遍晚起,早餐也应相应顺延,避免消化系统过度工作。起床后,建议先喝些水,再准备早餐,给消化系统留足休息时间。
晚上早睡的习惯也决定了冬季晚餐应适当提早,以确保食物彻底消化,避免夜间积食,并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3、早餐吃“硬”,晚餐宜稀
这里的“硬”并非指口感硬的食物,而是指营养丰富、能量较高的食物。早餐应吃得好,以确保一天活动的能量需求。如瘦肉、谷物食品等。
晚餐则宜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以稀粥为佳,肉类、辛辣食物等最好避免。晚餐喝粥还有养胃、安神的作用,推荐中老年人食用山药粥、莲子粥、红枣粥等。
4、晨练晚些,晚练早点
选择锻炼时间的一大原则是:在阳光出现后再锻炼。晨练应等到太阳升起后,晚练则应在太阳下山前,以确保人体内的阳气不受损。
冬季,晨练时间应比其他季节稍晚,傍晚锻炼则要比其他季节早。此外,冬季早晚气温较低,过早锻炼可能受凉,且可能因血管收缩引发血压升高,引发身体不适。
5、早锻炼静为主,晚锻炼多动动
早晨,刚从睡眠中醒来,身体处于“抑制”状态,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恢复活力。但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以做早操、打太极为主。
傍晚,身体活动逐渐开展,此时进行稍微激烈的活动,如打球、跑步等,老年人也可选择跳舞、快步走等运动。
若将锻炼安排在晚饭后20分钟或临睡前10分钟,则应尽量轻柔缓和,如散步等。
6、早起晒太阳,晚上泡泡脚
早晨的阳光照射,只需15分钟,即可提升人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促进钙质吸收。日本已将早起后定时晒太阳作为一种睡眠治疗方式,因为晒太阳有助于生物钟恢复正常,从而缓解失眠问题。
晚上泡脚有助于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因此,建议在睡前进行泡脚,用40摄氏度左右的水泡脚半小时,直至身体发热但不明显出汗。
本期编辑:张原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张芳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