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目山,这片孕育着铁皮石斛的源头之地,其产出的铁皮石斛更被誉为浙江临安区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当我们回望过去,那些曾炒得火热的铁皮石斛,似乎已经从神坛上跌落下来,让人不禁疑惑:这究竟是神话还是笑话?
时光回溯,天目山的铁皮石斛曾是野生为主,后被商家炒得天花乱坠,野生铁皮石斛(烘干货)价格飙升,达到数千元乃至上万元的天价。这一波热潮促使了铁皮石斛在浙江的人工化种植,进而扩展到云南等地。对于首批人工种植的少数人而言,铁皮石斛无疑是“印钞机”。然而,随着跟风种植者的大量涌入,成功的种植户凤毛麟角,大多数投资者未能如愿获利,甚至血本无归。
市场上销售的铁皮石斛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烘干后的铁皮石斛茎,通常被称为“铁皮枫斗”,因其形状颇似耳环,又被称为“耳环石斛”。过去,铁皮枫斗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但在铁皮石斛市场逐渐走下坡路时,其价格也有所下降,虽然仍有一些高品质产品售价上千,但大多数产品的价格都被拉低,甚至难以辨认真伪。另一种形态是鲜石斛茎,其价格相对较为亲民,但近年来也呈下降趋势。
那么,铁皮石斛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会从神话变为笑话,跌入神坛呢?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乱象丛生。
铁皮石斛的第一大乱象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除了铁皮石斛外,还有金钗石斛、霍山石斛等多种石斛属植物,它们在外观上极为相似,因此在高昂价格的诱惑下,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假冒伪劣的铁皮石斛产品。这些石斛干燥后制成的“铁皮枫斗”造假技术极高,消费者往往难以通过外观来辨别真伪,只能通过DNA分子鉴定技术才能鉴别。
铁皮石斛的第二大乱象是高投入与低回报。种植铁皮石斛需要大量的初始投入,包括大棚设施、种植基质、组培苗、肥料与农药等,而且从种植到产生收益需要数年时间。市场价格的快速变化使得许多种植户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
面对当前的乱象,铁皮石斛的行情似乎难以扭转。然而,浙江的铁皮石斛相对来说仍有一定的市场,这得益于其品牌影响力。而其他产区的铁皮石斛则因缺乏品牌支持,难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那么,铁皮石斛还有救吗?要稳定价格,首要任务是解决假冒问题,并制定相关标准。只有当市场上的石斛产品都是真正的铁皮石斛时,价格才能回归合理。只有这样,铁皮石斛才能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重新走上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