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章卫星,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助力鹤壁星遨游太空

在鹤壁科创新城的河南省卫星产业园区内,天章卫星智能制造基地内,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令人瞩目。这里,每一颗卫星的诞生都经历了140多道工序的精心打磨,历经3个月的孕育,才得以具备出厂状态。据厂长赵致远介绍,预计明年1月,首批4颗卫星将具备出厂条件,正式进入市场。

近年来,随着国家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以及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卫星互联网行业迎来了“黄金期”。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50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紧抓机遇,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打造河南省卫星产业园区。

作为我市商业航天产业的龙头企业,河南天章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在鹤壁建设了天章卫星智能制造基地。目前,4颗卫星正在进行总装,预计明年年底前可交付12颗商业航天卫星,营业收入将超过10亿元。

走进总面积1.3万平方米、挑高13米、洁净度达100000级的卫星智能制造车间,一条纵贯车间南北的卫星智能制造生产线映入眼帘。这里,卫星制造工序多、流程长,但得益于柔性总装工位的布局方式,生产线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卫星进行灵活调整,确保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赵致远表示,2025年,天章卫星计划搭建智能通用卫星平台,进一步提升卫星“智能制造”的含金量。该平台具备供应能源、控制姿态轨道、推进系统等功能,能快速适应不同任务需求,减少研发时间和成本,提升卫星的自主操作能力。如自主任务切换、智能导航和故障诊断等,还能更高效运行,减少对地面控制的依赖,同时有助于在卫星的设计、制造、测试和在轨服务阶段进行精确的预测和管理。

基地项目一期已拥有卫星总装、测试、试验、检验检测设备等20余套,实现了工艺设计、生产流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以及航天产品研制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赵致远透露,项目二期将致力于打造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线,进一步提升卫星产能,降低制造成本。二期生产线建成后,年产能可达200颗。

当前,公司的产品主要用于完成航天宏图“女娲星座”建设项目5年114颗卫星的生产任务。相信在广阔的商业组网卫星市场,天章卫星将大有作为,让更多“鹤壁星”遨游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