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记载:“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鬻诒诒,我室既堕,又伐桑谷。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峞峄。未绸缪,畴昔之夜,吾疾首蹙额,寝苫与席,今予丂矣。今予丂矣,予未有室家,未有室家,何以有之?岂其取之?岂其取之?予未有室家,岂其取之?予未有室家,岂其独贤?岂其独贤?予未有室家,岂其独善?予未有室家,岂其独蹇?”诗中,诗人以鸱鸮毁巢来比喻事情的发展,警示人们要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准备。
古人云:“绸缪牖户,未雨绸缪。”意在告诫我们,在事情还未发生之前,就要做好应对的准备,防止因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措手不及。这一哲理,在古代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周武王灭商后,对纣王的儿子武庚进行了封赏,并派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监视武庚。武王自己则将弟弟周公留在京都。然而,武王去世后,管叔等人因嫉妒周公,散布谣言,周公被迫离开都城。此时,武庚与武王的三个弟弟相互勾结,准备起兵夺权。
两年后,周公查实谣言的起因,获取武庚准备造反的内情,于是写下《鸱鸮》这首诗给成王看。诗中,他以鸱鸮毁巢为比喻,告诫成王要事先做打算,以免遇到大患时,临时手忙脚乱。
成王读后,深感其言有理,便派周公统领三军。周公迅速战胜了三个叔叔和武庚,稳固了周王朝的政权。从此,“未雨绸缪”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成为人们提前做好准备,防范风险的象征。
从古至今,人们都用“未雨绸缪”这个成语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在安全的时候想到要发生的祸患,进行防备工作。周公的未雨绸缪,深谋远虑,知已知彼,避免了叛军造反给国家造成的祸患。事先用缜密的心思和准确的判断保住了政权!
因此,对未来发生的事,做到心中有数,事前有准备,有计划,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风雨飘摇中,保持稳健的步伐,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