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黑陶:龙山文化的璀璨明珠
胶州黑陶,作为龙山文化的标志性作品,以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特性,被誉为“蛋壳陶”。其轻薄的器壁,素洁的色泽,雅致的造型,更是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代表着当时中国制陶技术的最高水平。
近日,胶州黑陶荣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这一荣誉无疑为这一传统技艺增添了更多的光辉。记者走进位于胶州湾畔大沽河省级旅游度假区内、胶州市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孔子六艺园内的黑陶艺术馆,采访了胶州黑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刘锦波。
在艺术馆内,刘锦波亲自“揭秘”了蛋壳陶的制作过程。修胚至最薄处仅0.1毫米,这种精细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而刘锦波表示,虽然胶州三里河文化遗址出土了蛋壳黑陶,但关于其制作工艺的史料却付诸阙如。他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摸索,最终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制作方法:先制陶胚,晒干后修胚,将外层的坯体一层一层刮掉,留下最里层作为成品。之后再由他的妻子进行雕刻。然而,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蛋壳陶的成品率不到10%。
刘锦波自小在“泥堆”里长大,他的家族世代制陶。从20岁开始,他就继承了家族的事业,继续制作陶器。然而,随着金属制品的普及,传统陶器的市场逐渐萎缩。于是,刘锦波转变思路,将陶从实用品转变为艺术品。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他成功制作出了蛋壳陶,并申请了切尼斯世界纪录证书。
刘锦波不仅自己致力于蛋壳陶的制作,还致力于传承这一技艺。他收了8位徒弟,其中包括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因为对黑陶的热爱,放弃了原本的工科专业,回到家中跟随父亲学习制作黑陶。
如今,刘锦波已经与多所高校进行蛋壳黑陶的文化分享交流,并在孔子六艺文化园开设黑陶艺术馆,让更多艺术爱好者欣赏蛋壳黑陶的“四美”,体验黑陶制作,传承陶瓷文化。
胶州黑陶,这一传统技艺在刘锦波的手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它不仅是龙山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