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天然气断供危机,美国成赢家,土耳其伺机谋利

俄天然气“断流”:三方皆输,美国赚翻,土耳其的小算盘打得响

2025年的开篇,世界迎来了一个震惊人心的消息——1月1日,乌克兰果断关闭了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随后,俄罗斯也宣布正式停止对欧输送天然气。这场“断气大戏”不仅让能源市场掀起风暴,也使俄、乌、欧成为最大的“三输者”。然而,在这场危机中,并非所有国家都在哀叹,美国和土耳其似乎看到了机会,暗笑着数钞票。

俄天然气断供,出现3个输家,美国赚翻了,土耳其也想发波欧难财

这场断供是冷战后俄欧天然气合作的终结,也是多方都难言幸福的开始。俄罗斯每年因此损失了数十亿美元的天然气收入,对经济已岌岌可危的俄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乌克兰作为“过路费”的收割者,每年也错失大量过境费用来源。而对于欧洲来说,更是受打击最沉重的一方。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甚至直言,这次断供事件在未来两年可能导致欧洲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欧元,相当于丢掉了半个“马歇尔计划”。

更严重的是,能源短缺影响的不仅是工业生产,还反复冲击民众的生活成本。因此尽管斯洛伐克试图用“断电”来威胁乌克兰扭转其决定,但无奈波兰迅速站出来对基辅输送电力,直接打了他们的脸。

从某种程度说,欧洲因俄乌冲突持续时间越长,伤疤就越深,即便战后伤口也难以快速愈合。可以说,战争没有轰炸欧洲,但天然气已经冻住了欧盟。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愁。乌克兰敢冒着欧洲施压与反弹的风险果断切断管道,是因为它的“腰杆”有靠山——这个靠山正是美国。对美国而言,这一断,直接清除了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上的最大竞争力。

俄罗斯曾经是欧洲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而廉价的俄气也曾加速助推欧洲工业崛起。但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国家为了坚定支持乌克兰,不惜停止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可现实总是充满反噬——当欧洲转身的一刻,美国已经影影绰绰地递上了价格不菲的“液化天然气订单”。数据显示,仅2023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比就达到46%,美国瞬间取代俄罗斯,晋升为欧盟最大天然气供应国。而今,随着俄乌线路的全面中断,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美国不断增加对欧液化天然气出口将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到底是欧洲更依赖美国,还是美国通过能源搞“趁火打劫”,显而易见。一句俗话说得好,“危机中有财源”,美国天然气赚翻并非意外。

土耳其的算盘也打得响。土耳其能源部长公开表示,只要欧洲能拿出足够的“政治诚意”和经济投资,他们就愿意通过巴尔干地区的管道,每年向欧洲出口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但这里藏着一个“小心机”——土耳其并不会自己生产这些天然气,而是利用现成的俄气,在出口运输中扮演“二道贩子”的角色。土耳其拥有通往东欧和中欧的“土耳其溪”管道,这是俄罗斯绕过乌克兰输气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只需贴上“Made in Turkey”标签,就可以把俄气转售欧洲,从中赚取不菲的中间成本。这样的操作,让人联想起印度参与俄石油再加工后转售西方国家的成功案例——两国到底谁是能源巨贾中的“聪明商人”,可谓旗鼓相当。

回到事件本身,欧洲的未来形势并不乐观。一方面,能源中间商越多,价格自然越高,各种附加成本最终都需要消费者埋单;另一方面,长期脱离俄气供应的欧洲工业化结构正在被迫“重塑”,这无疑将延续企业外迁、生产成本爆表等大问题。而且,美国和土耳其赚得盆满钵满,欧洲挣扎寻找新市场的这一刻,多了几分左右为难的窘迫与尴尬。

唯一值得欧洲欣慰的是,这场“断供游戏”的终局尚未完全写定。如何在能源自救计划中找准区域合作与利益平衡点,才是欧洲打破困局的关键。在纷繁复杂的能源棋局中,俄罗斯的红线、乌克兰的果断、美国的利器和土耳其的算盘各显其能,而欧洲能否摆脱“最大输家”的标签,只能静待时间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