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歌舞团西迁华丽登场

12月19日、20日,歌舞剧《西迁》在盛京大剧院首演。该剧以大型情景史诗的形式呈现,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的巧妙融合,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剧目运用原生态民族音乐和写意舞美设计,结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再现锡伯族从沈阳出发、历经一年零三个月艰苦跋涉,最终到达新疆伊犁的历史画卷。

260年前,生活在沈阳的锡伯族肩负起家国使命,奉旨西迁戍边,奠定出今日新疆的疆域雏形。从英雄城沈阳出发,开启了万里戍边的伟大征程;260年后,这段英雄史诗以舞台艺术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带领人们一起重走西迁之路,重温民族壮举。12月19、20日,由沈阳歌舞团创排的歌舞剧《西迁》在盛京大剧院预演,该剧以大型情景史诗的形式呈现,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的巧妙融合,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艺术盛宴。

写意与写实相结合 重启西迁历史画卷

大幕拉开,一位锡伯族老人“回家,回不去了!”的呐喊令人动容。歌舞剧《西迁》讲述一位锡伯族后代赛伦为完成祖父遗愿,重走西迁之路的感人故事。随着情节展开,他与260年前的西迁队伍在时空中产生交会,亲历一路上的艰难险阻,感受民族团结与家国担当的力量。锡伯族军民抵达伊犁定居察布查尔与新疆各族人民融合在一起,在西部边陲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的壮歌。

该剧总导演范雷告诉记者,剧目从确定创作方向、组建创作团队、排练到预演历时十个月的时间,写意与写实相结合,“我们运用原生态民族音乐和写意舞美设计,结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再现锡伯族从沈阳出发、历经一年零三个月艰苦跋涉,最终到达新疆伊犁的历史画卷。”

青年团队创新叙事 锡伯文化打动观众

为打破传统叙事模式,歌舞剧《西迁》在创作中进行了大胆创新。该剧由80后主创团队担纲制作,邀请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创作中心舞蹈编导谢元臻、国家一级编导范雷担当总导演,特邀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演员谢素豪、喻越越主演,以多时空交错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赋予作品全新的戏剧张力。既保留历史叙事的厚重感,又融入青春灵动的气息,为年轻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谢元臻表示,剧中融入了多元的锡伯族文化,特邀锡伯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阿吉·肖昌、市级锡伯族蝴蝶舞代表性传承人伊文兰在剧中客串出演,“剧中穿插的锡伯族传统弓箭制作技艺、锡伯族民歌和蝴蝶舞等非遗文化元素,让整场演出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主演谢素豪感慨出演赛必图冥冥之中是一种缘分,“我是新疆伊犁人,在剧中饰演西迁新疆戍边的锡伯族军官,可能我的血液中流淌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我觉得来沈阳出演这部剧非常荣幸。”饰演现在母亲的喻越越告诉记者这个角色集中国母亲优良传统于一身,对于儿子决定重走西迁之路,内心既想支持又心疼,“很多观众对锡伯族万里戍边的故事其实不了解的,我们希望通过歌舞剧《西迁》,用生动的情节、深沉的情感和鲜活的戏剧表达重新诠释这段英雄故事,让观众体验一场触动心灵的艺术之旅。”

赋予历史现代表达 舞艺展现沈阳史诗

沈阳歌舞团成立于1969年,建团55年来始终立足本土题材,扎根传统文化,挖掘地域特色,致力于用艺术讲述沈阳故事。沈阳歌舞团曾在20世纪80年代创排过《西迁之歌》,并为纪念锡伯族西迁247周年创排了《遥远的察布查尔》,此次歌舞剧《西迁》的成功创排,标志着沈阳歌舞团在艺术创新与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实践。

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演艺中心)副主任、沈阳艺术团团长窦强表示,此次与东方演艺集团的青年主创合作,互通互融,旨在打造艺术精品,“《西迁》用恢宏的艺术语言向锡伯族万里戍边的壮丽史诗致敬,同时赋予这一历史记忆以现代表达,传承英雄基因的同时也为沈阳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再添新蕴。”

伴读新闻

时隔八个月骑马重走 西迁路的小夫妻回来了

永挺挺、吴景景: “举家定居沈阳不走了!”

2024年2月7日,新疆锡伯族戍边后人永挺挺、吴景景耗时138天骑马回到故土沈阳寻根。在家乡停留52天后,3月30日,永挺挺、吴景景策马再出发,沿着前辈的足迹重走西迁路。12月19日歌舞剧《西迁》上演当晚,小夫妻俩出现在观众席,他们被这部锡伯族万里戍边的史诗故事所感动。

吴景景表示,这次回到沈阳完全没有陌生感,“感觉更亲了!”身为厨师的永挺挺表示,要传承锡伯族餐饮文化,“带着新疆伊犁同胞的牵挂,我们回到沈阳,我们决定在沈阳定居,也寓意着两边的亲人骨肉相连。”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张 宁 主任摄影记者 常晟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