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作为一种典型的草食性淡水鱼类,传统的养殖方式多为人工割草喂养,一年仅养一季,这种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效益也欠佳。然而,福建古田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自2003年起,在重点渔业村采用自动投饵机定点、定时、间歇式自动投喂人工颗粒饲料进行池塘半机械化主养草鱼,成功实现了一年养两季的高产模式。这种模式下,平均每亩产量高达3920斤,养殖成活率超过95%,1年每亩利润达到3000元,1个劳动力甚至可以管理10亩池塘。
池塘选择与消毒
选择水源充足、上游无污染源、排灌方便的池塘,最好是面积在5~10亩、水深1.5米~2米的池塘。在鱼种放养前10~15天,使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确保水质洁净,为鱼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鱼种放养
第一季通常在春节前后开始,以草鱼鱼种为主,适当混养鳊、鲤、鲢、鳙鱼。草鱼规格为7~8两/尾,密度为600尾/亩,其他鱼类也按照各自的规格和密度进行放养。第二季则全部放养尾重3~4两的草鱼鱼种,密度为600尾/亩,至年底尾重均可达到2.5斤以上。放养前,所有鱼种均用4%食盐水溶液浸浴消毒,预防各种细菌性疾病和水霉病。
饲料投喂
选用粗蛋白质含量28~30%的草鱼专用沉性颗粒饲料,养殖前期和后期颗粒饲料的粒径略有不同。利用自动投饵机定时、间歇性地将颗粒饲料均匀地向池塘内抛洒,根据水温变化调整日投喂量,每日投喂2~4次。
日常管理
对于高密度的精养生产模式,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防止缺氧泛塘。通过加注新水和适时开启增氧机来保持池塘内氧气的充足。此外,提早巡塘也是预防泛塘的重要措施。
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在巡塘时,如发现草鱼集群且鱼体发黑现象,即为发病预兆,此时全池泼洒漂白粉,连续2~3天,可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第一季养殖期间主要防治草鱼“三病”和鳊鱼出血病。
通过以上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不仅提高了草鱼的产量和成活率,还大大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渔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这种高产技术为池塘主养草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