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节度使高危生涯,平均任职仅4.75年

从卢龙节度使的任职情况来看,平均任职时间为4.75年,其高危程度不亚于唐皇。这一职位的历任节度使包括张说、王晙、裴伷先、李尚隐、赵含章、薛楚玉、张守珪、李适之、王斛斯、裴宽、安禄山、封常清、史思明、李怀仙、朱希彩、朱泚、刘怦、刘济、刘总、张弘靖、朱克融、朱延嗣、李载义、杨志诚、史元忠、陈行泰、张绛、张仲武、张直方、周綝、张允伸、张简会、张公素、李茂勋、李可举、李全忠、李匡威、李匡筹、刘仁恭、刘守光等。其中,多位节度使对唐朝的边境稳定和地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张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晋司空张华后裔,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王晙,字德明,沧州景城人,出身太原王氏分支中山王氏。裴伷先,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宰相裴炎侄子。李尚隐,京畿道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赵郡。赵含章,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开元二十年(732年)联合信安王李禕出塞大破契丹,迫使奚族投降。

薛楚玉,本名薛峣,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人,名将薛仁贵第五子,昭义节度使薛嵩父亲。张守珪,陕州河北(今山西平陆)人,唐朝时期名将,赠蔚州刺史张义福之子,安禄山义父。李适之,原名李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

王斛斯,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后迁至平卢节度使,再迁至幽州节度使,颇有功绩。裴宽,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袁州刺史裴无晦之子。安禄山,粟特族,母为突厥人,本姓康,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东北地区藩镇(平卢、范阳、河东)首领,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人之一,唐朝因此内战由盛转衰。

封常清,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西域地区藩镇首领,唐玄宗时期名将,因玄宗听信谗言,惨遭杀害。史思明,突厥族,宁夷州(今辽宁朝阳)人。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人之一,长于军事,与安禄山被胡人并称为“二圣”。

李怀仙,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原安、史叛将,善于骑射。广德元年(763年)斩杀史朝义,归顺朝廷。广德二年(763年)仆固怀恩反叛后,他修缮城邑,训练军队,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大历三年(768年)为卢龙兵马使朱希彩、经略副使朱泚兄弟所害。

朱希彩,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人,卢龙军节度使李怀仙部将。大历三年(768年)杀卢龙军节度使李怀仙,自立为留后。大历七年(772年)为部下孔目官李怀瑗所杀。朱泚,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人,卢龙节度使朱希彩部将。大历七年(772年)朱希彩被杀后,被部众推举为留后,在任期间积极改善幽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大历九年(774年)他亲往长安朝见,其弟朱滔趁机夺取兵权。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发生兵变,留居京城的朱泚被叛军拥立为帝,国号大秦,年号应天。兴元元年(784年),又改国号为汉国,年号天皇。并率军围攻奉天,意图杀死唐德宗,但不久便因兵败在逃亡途中被部将所杀。

朱滔,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人,卢龙节度使朱泚弟。大历九年(774年)授殿中监、权知幽州节度留后、御史大夫,翌年奉命讨伐魏博田承嗣、成德李惟岳叛乱。建中三年(782年)自称大冀王,联合田悦、王武俊、李纳联合叛乱,史称四镇之乱。次年四镇联盟破裂,朱滔为王武俊所败,狼狈退回幽州,遣使入朝请罪。

刘怦,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人,卢龙节度使朱滔表弟。贞元元年(785年)朱滔去世,三军推举刘怦暂时主持军府事务,同年七月朝廷授任刘怦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兼任御史大夫、幽州卢龙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营田观察、押奚契丹、经略卢龙军使。

刘济,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人,卢龙节度使刘怦之子。贞元元年(785年)刘怦病死后继任幽州卢龙节度使。元和五年(810年)奉命讨伐王承宗,在率军归镇后竟为次子刘总所鸩杀。刘总,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人,卢龙节度使刘济第次子。元和五年(810年)毒杀其父刘济,夺得卢龙节度使之位。长庆元年(821年)先后经历淮西吴元济被擒、淄青李师道枭首、成德王承宗忧死、魏博田弘正入镇州,心怀惧怕,于是献地于朝廷,出家为僧。

张弘靖,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中书令张嘉贞之孙,左仆射张延赏之子。长庆元年(821年)出任幽州节度使,鉴于地方民风凶悍,又尊安禄山、史思明为“二圣”,日日奉祀。他以为乱臣,于是“发(安)禄山墓,毁其棺柩,人尤失望”。同时,他刚愎自用,讽刺士兵“目不识丁”,又管教不严,纵容部将韦雍、张宗厚虐待士兵。这时爆发弘靖苛扣军犒二十万贯文钱,终酿成兵卒哗变,韦、张被杀,其本人被朱克融幽禁。

朱克融,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人,卢龙节度使朱滔孙子。长庆元年(821)卢龙兵卒哗变,朱被推举为卢龙节度使。宝历二年(826年)幽州军乱,朱克融及其子朱延龄均被杀害。

朱延嗣,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人,卢龙节度使朱克融次子。宝历二年(826年)在其父死后短暂控制卢龙镇,但因为人凶暴,不恤将士,很快便为都知兵马使李载义所杀。

李载义,唐朝宗室,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后。宝历二年(826年)李载义发动兵变,杀卢龙节度使朱延嗣,自称留后,旋即获朝廷承认。任内他对朝廷颇为恭顺,又参与平定沧景之乱,并相继击败奚族及契丹的入侵。故在被部将杨志诚驱逐后,辗转入朝,受到唐文宗的礼遇。

杨志诚,家世不详,原在李载义帐下任后院兵马使,太和五年(831年)杨志诚召集士兵哗变,接管卢龙镇。太和八年(834年)卢龙再次兵乱,他与监军宦官李怀仵一同被逐。史元忠,卢龙节度使杨志诚兵马使。太和八年(834年)卢龙军乱,他被推为留后。会昌元年(841)陈行泰发动兵变,史元忠被杀。

陈行泰,卢龙镇牙将。会昌元年(841)陈行泰发动兵变,杀死节度使史元忠,但众心不服,唐武宗在宰相李德裕建议下也没有批准他担任卢龙节度使,时隔仅一月,他即被牙将张绛诛杀。张绛,卢龙镇牙将。会昌元年(841)张绛发动兵变杀死陈行泰,但因慑于雄武军使张仲武威名,一度请其主持军务,但后又改变主意,上书自请为节度使。致使张仲武大怒,起兵进攻幽州,他在城破时被诛杀。

张仲武,范阳(今北京)人,雄武军使。会昌元年(841年)卢龙军乱,牙将陈行泰杀节度使史元忠自立,但时隔仅一月就被牙将张绛诛杀。张仲武率军讨平卢龙军变,并获朝廷承认。其任内大破回鹘、契丹与奚族,为唐朝边境的安定做出贡献。

张直方,范阳(今北京)人,卢龙节度使张仲武之子。张仲武死后他被拥立为卢龙留后,因嗜酒凌虐士卒,军中大乱,后以打猎为名,逃回长安。周瑝,卢龙镇牙将。大中三年(849年)留后张直方逃亡长安后,他被推奉为留后,不久病卒。张允伸,范阳(今北京)人,卢龙马步都知兵马使。大中四年(850年)周瑝去世,张允伸被军中推举为卢龙节度留后,并获朝廷准许。任内他勤于军政、处事恭谨,使卢龙镇连年丰收,边境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张简会,范阳(今北京)人,卢龙节度使张允伸之子。咸通十三年(872年)张允伸中风,张简会任代理节度使。张公素,范阳(今北京)人,卢龙节度使张允伸属平州刺史。咸通十三年(872年)张允伸去世,其子张简会为留后,张公素率州兵入幽州奔丧。由于卢龙军士素来尊敬张公素,张简会心中畏惧,逃往长安,唐懿宗便任张公素为留后。

李茂勋,回鹘阿布思部落人,卢龙镇牙将。乾符二年(875年)李茂勋袭杀纳降军使陈贡言,夺其军权,进军幽州。一举击败张公素大军。李可举,回鹘阿布思部落人,卢龙节度使李茂勋之子。乾符三年(876年)李茂勋以疾告老,表其子李可举为节度留后。李全忠,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龙镇牙将。光启元年(885)围攻易州,为易定节度使王处存所败。此战之后,李全忠惧罪,集结残军反击幽州。李可举猝不及防,无力反抗,全族登楼自焚而死。

李匡威,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龙节度使李全忠之子。光启二年(886年)李全忠逝世,李匡威继位为卢龙节度使。景福二年(893年)他率兵援救成德军节度使王镕,遭到其弟李匡筹兵变,失去权位,逃往赵王王镕。后企图夺取成德军,被王镕杀死。李匡筹,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龙节度使李匡威之弟。景福二年(893年)李匡筹趁李匡威援助王镕,发动兵变夺取卢龙节度使之位。

刘仁恭,深州(今河北深州)人,卢龙镇将。乾宁二年(895年)刘仁恭在李克用援助下出任卢龙军节度使。随后他便与李克用交恶,转而投靠朱温。乾宁五年(898年)刘仁恭败义昌卢彦威,并吞其辖区,并以其子刘守文为义昌节度使,因此兴起兼并河朔的野心。刘守光,深州(今河北深州)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五代时期桀燕政权建立者。天祐四年(907年)宣武军节度使李思安攻打幽州,刘仁恭驻军大安山享乐,城中没有戒备。刘守光在领军击退李思安后,自称卢龙节度使,并派兵进攻大安山,生擒并囚禁刘仁恭,后又擒杀义昌节度使刘守文,兼有两镇。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刘守光自称大燕皇帝,史称桀燕,改元应天。乾化三年(913年)桀燕被晋王李存勖所灭。乾化四年(914年)刘仁恭、刘守光父子被李存勖献于晋国太庙斩杀。

这些卢龙节度使的任职经历、活动及其对唐朝后期政治和军事格局的影响,构成了唐朝后期政治史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