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34人答错!李白蓬蒿人究竟指何人?

之外,李白诗中的“蓬蒿人”究竟是何人?

前段时间,英国BBC推出了一部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虽然致敬了诗圣,但不少网友对其命名提出了疑问,毕竟“诗仙”李白的地位也非同小可。小美身边也有诗词迷表示:如果杜甫最伟大,那李太白该放在何处?

这当然是戏话,但确实反映了部分网友的疑惑。为何BBC选择拍杜甫而非李白?从纪录片内容来看,他们欣赏的正是杜甫的家国情怀和普世的善良。事实上,说杜甫是最伟大的诗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与诗圣相比,李白更偏向于一个自我、真实的文人。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来探讨一下诗词大会中的一道题:“李白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对‘蓬蒿人’的理解正确的是?” 台上选手答对了,但百人团却有34人答错。其实,小美很理解答错的朋友,因为依我们的认知,古人品格是很高尚的,既然李白不想成为这类人,那这蓬蒿人多半就非善类。但李白不是孔圣人,不是屈原,不是陶渊明,也不是杜甫,他是一个更自我的文人,所以他想表达的仅仅是我李白不会是个穷人。

公元742年,李白终于得到了唐玄宗的诏书,要让他入朝为官了。他得意洋洋,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诗写得很张扬,前6句写的是自己的欣喜,后6句写自己与家人告别时的情形,对家人没有半点不舍,对妻子也没有感恩,只顾着自己开心。所谓“蓬蒿人”,并不是人品不好的人,指的就是我们如今常说的乡野之人,这类人不就是无官无职,也没什么钱吗?怎么就让你李白如此不屑了呢?

在诗词大会中,“蓬蒿人”的答案公布后,康震老师开始解释。他提到李白是很有豪情个人,但提到诗的人生境界时,他也皱起了眉头。李白在这首诗中,确实没有体现出一个古代传统文人该有的性格。李白固然是时代骄子,但有时候也不免有些俗人之气。

是的,李白的诗是很浪漫的,但他自己确实有俗人之气。李白对金钱和名利,没有陶渊明洒脱;李白也没有杜甫那么深的家国情怀。但就是这么一个俗人,为何却仍能站在唐诗之巅千年?或许原因很简单:他够真实!

以《南陵别儿童入京》为例,虽然不符合传统儒家谦虚、不计较名利的风格,但诗中的种种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反应:就是不愿意做乡野之人,就是要出人头地,就是要让看不起自己的人刮目相看。性格不完美,却够率性、够真,这就是李白的魅力,独一无二。